查看原文
其他

教育公平有望实现吗?真正的难点你可能想不到....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晴妈说 Author 晴妈


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,教育公平被越来越多地提及。国家也不断在出台政策进行调控,比如划片入学、摇号入学、减负等等。


但这些真的能帮助实现“教育公平”吗?教育公平的真正难点又在哪里呢?而作为家长,除了焦虑,又要如何去正视和理解这种差距,并根据社会的教育现状,来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呢


果仁妈今天分享的文章,来自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,她深度剖析了教育和社会的现状,并且尝试给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观点。对此,你有自己的看法吗?

|

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:童行学院(ID:tongxingplan) 

童行学院是为3-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,
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。原标题:你理解教育公平的真正难点在哪里吗?


🌿🎨🌏


最近,有两个消息在家长圈满受人关注。
一个是国家继续贯彻减负,坚决遏制各类补习培训;二是上海等地开始进行摇号入学,北京也继续坚持摇号派位。这两个消息引发了蛮多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,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教育焦虑。

有一篇文章的分析曾经获得蛮多转发:


国家的教育制度必须要考虑到普罗大众的教育公平;需要打压中产阶级精英的抢跑能力,才能让穷人家孩子有出头之日;“清北毕业生的孩子继续上清北不叫教育公平,清北毕业生的孩子上不了清北才叫教育公平”。


今天,我就来聊聊中产精英的教育焦虑大众家庭的教育公平



 1 
优势家庭有代际累积优势


平时北上广深的名校父母经常焦虑且自嘲,总说自己家孩子不行。但实际上这种焦虑常常是因为小圈子比较造成的


我所在的一个群体里,有五岁的男孩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熟练自如,有五岁的女孩能自己看懂英文练习册习题,每人都有一两样在学的才艺。如果每天比较,我也会觉得自己家孩子哪都是渣渣。(我女儿只能看懂Dog和Cat两个单词,数学还在掰手指头,也没学什么乐器。)


这样的比较,并不是这些父母故意炫耀,而只是这些家庭的日常培养就是这样的程度。父母双方若是文理科学霸,还会发挥出各自优势,分别培养孩子的不同方面。这些家庭也会在假期带孩子全世界周游。


经常有鸡汤文说:学霸不一定有好工作,学霸的家庭往往不幸福。但现实其实是反鸡汤为主:学霸收入高、家庭稳定、生活幸福占比相当高,对孩子也更用心花时间培养。


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事实:无论是先天基因还是后天环境,优势家庭的孩子都有累积的优势。 




 2 
大众人口比你想象中更贫困


全国大众是什么样的水平呢?


在大城市生活,我们总觉得自己是穷光蛋,然而从统计上,如果你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,你就已经进入了全国1.2%的精英人群行列。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是错愕的,有一种“被精英”的感觉。


可事实就是如此。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刷屏:全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。有人在网上大惊失色:怎么可能呢?我周围根本都看不到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工作!


这么说的人,一定没做过经济数据研究和社会调研。其实只需大致估算就可知道,中国人均GDP八万人民币,人均收入占45%,也就是三万多人民币。


国家统计局网站上,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(税后)写得更清楚:一年三万块,一个月2500块。这就是全国人均收入水平。



在我们调研过的很多山村,一个家庭有老有小,五六口人,两个大人在外打工,一年寄回两三万,已经算是不错了。这样全家算下来,每个人一年只有几千块生活费。


这意味着什么呢?这意味着,这些家庭没能力给孩子好的营养、丰富的教育资源,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,没精力培养孩子,孩子也没机会接触到更优质的引导,很容易厌学。


前几天总理谈“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”,一时间引起互联网上千层浪,实际上颇有种苦中作乐的感觉。但凡有好的生计途径,又有谁是真的贪恋这条道路。


低收入家庭生存尚且困顿,又哪有陪孩子的奢侈,更不要说高水平教育了




 3 
公平与成就之间的矛盾


面对优势家庭不断扩大的优势,和劳苦大众家庭为生活苦苦挣扎,怎么办?


如果只看表面现象,很容易得出结论:必须要狠狠打击精英家庭的优势学习!不允许开课外班,不允许花钱补课,把贫困家庭买不起的书和课程,统统下架!谁也不许提前学!


不管这种做法合理不合理,实际都是无效的。优势家庭父母本身就是优势,父亲给孩子讲解数学原理,禁得了吗?母亲给孩子讲文学故事,禁得了吗?家庭双语环境,孩子用外语交流,禁得了吗?课外班还让普通家庭孩子有机会,如果真的所有人都不上课外班,只能凸显出优势家庭更有优势。


再想一个法子,很容易变成拉低竞争条件:学校学得简单!不考试!不排名!随机分!让精英家庭给孩子积累的学习优势毫无用武之地!学校用不上!


且不说这种做法合理不合理,只说它一个根本矛盾,使得这种做法也是无效的:中小学的“非竞争性”和中高考的“强竞争性”本质上是矛盾的


中小学随机分配,学习简单,所有人混一锅粥;但是中考突然上高难度,淘汰一半人上不了高中,高考依旧分数拼杀刺刀见红。这里的矛盾所有人都能感受,以至于都会阳奉阴违、明减实增。


前两种方式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“教育公平”政策,往往简单粗暴,并不分析内在机理,因此落地执行总是无效。



即便上述说的两点矛盾全都被克服,即便教育局下狠手打击监督,这样的“打压式公平”也有更深的一个矛盾点,这才是我今天最想说的难点:公平与成就的矛盾。


强硬公平可以让强者和弱者一样弱,但没办法让弱者和强者一样强。


因此,强硬公平会降低一个群体整体所能达到的成就。


人类历史文明向前的进步,杰出人物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。而杰出人物的家庭成长环境尤为重要。


  • 例如电磁波的发现者麦克斯韦——手机电磁波通讯的奠基人——出生于一个有名望的家庭,父亲是一位思想开放的机械设计师,也是爱丁堡皇家科学会会员,父亲给麦克斯韦很深的影响。

  • 例如计算机的发明人艾伦.图灵——电脑和一切智能设备之父——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图灵家族,家族有多位商人和牧师,他的爷爷是剑桥三一大学数学学位,父亲是公务员,图灵继承了爷爷的数学天赋。

  • 例如量子力学创始人薛定谔——一切微观物理科技的鼻祖——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繁荣的市民家庭,父亲是文质彬彬的绅士,热爱自然科学和艺术,薛定谔童年的教育多来自父亲,小时候就学会多门语言,在中学就擅长自然科学和戏剧艺术。



还有现代数学开创者笛卡尔、大名鼎鼎的牛顿……可以数一数人类历史上杰出贡献者的童年家庭教育的规律——衣食无忧、知识传承、家庭教育、鼓励探索,从童年起就接触学习科学艺术知识


几乎没有出身于豪门的王公贵族子弟,也几乎很少有出身寒微的自学天才。绝大多数都是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,在小的时候就受过知识的熏陶和思考的鼓励。


每一位杰出贡献者的出现,都能让人类大跨度向前迈进一步。杰出的头脑智慧发现规律、发明事物,才能让人类文明大幅度迈进。我们每天都在研究赶超西方之道,都知道一味模仿肯定不行。而如果不能培养下一代杰出人物,中国又如何孕育与西方文明匹敌的杰出成果?


高知家庭有理想的培育氛围。如果一味打压高知家庭对孩子的培养,如果一味压低优势儿童的学习发展,我们损失的也许是整个国家未来的成就高度。




 4 
解决之道:普惠与善良


前面提到了目前社会面临的困扰:社会贫富差距巨大,而且可能越拉越大。这毫无疑问不够公平,但强硬寻求公平又有多重问题——难以执行、没有效果,还会损失杰出人才培养的机会。


那么解决之道是什么?又或者说,有没有解决之道呢?


第一重解决之道,

还是制度层面的普惠


当前“教育焦虑”或者“教育不公平”的感受,最重要的来源是“僧多粥少”,也就是教育机会不足。如果100个人争抢50个果实,其中还只有10个好果实,优势家庭更有争抢优势,那必然引起公愤。但如果是100个人争抢90个甚至是100个优质果实呢?


好果实太少,这不是人的问题,是果实的问题


在我们国家,最稀缺的教育资源是什么呢?是普通高中入学机会


以2013年进入初中的学生计算,2013年总共有1496万初中入学学生,到了2016年,只有803万普通高中入学,普通高中升学率53.7%。到了2019年,只有431万本科招生,也就是说,2013年的初中生最终只有28.8%能进入大学本科。



我们先不说大学本科的升学率应达到多少合适,只说普通高中的53.7%升学率,对当下中国而言实在是太低了


我们早已经到了产业升级阶段,纯体力劳动农业人口、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就业未来会越来越少,然而如果不接受最基本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,是不可能服务现代化经济最一般的职位。在很多贫困山乡,仍然只有1/3孩子正常进入高中学习。而初中毕业或中专毕业只能做纯体力劳动,进而陷入贫困的低水平循环。


随着产业升级,配套的教育体系必须要升级。我国需要迈向12年甚至15年义务教育。这笔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除却硬件投资,仅就2019年财政经费支出看,最多增加3000亿教育经费,而2019年财政支出23.9万亿,这笔钱仅占财政支出1%。能用1%的财政经费,解决全国孩子的童年焦虑和劳动人口素质升级,难道不是很划算吗?


除此之外,还有打工子弟在城市的就学制度,此处就不赘述了。




第二重解决之道,

就要涉及“精英家庭”自身的进化了。


这个世界上,只要是完全自由的竞争环境,就一定会有人胜出,有人更有优势。聪明有钱人的后代,无论是智力还是资源都有优势,就更占据了竞争的有利地位。


这种时候,如果“精英家庭及后裔”把一切优势都用来获取财富以及维持自己家庭的优势,那就会出现马太效应,财富家族越来越有财富,世界的不公平越来越加剧。


这种利己主义是非常常见的人性。人往往只在自己是弱势的时候呼吁公平,一旦自己是赢家,就不愿意“被公平”,而宁愿自己占有一切。



但这个世界真正伟大的人物,那些凭一己之力将人类从蒙昧带往文明的了不起的人物,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牛顿、笛卡尔、麦克斯韦、薛定谔、图灵,还有康德、门捷列夫、法拉第和爱因斯坦……没有一个是以“占有”为动力进行人生的探索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杰出者没有一个是出于豪富之家,对豪富的占有心态会蒙昧一个人真正的伟大追求。


如果优势家庭不仅给孩子知识和智力的启蒙,还能给孩子善良的启蒙,那么也许这样的启蒙对全人类都是好事。优势家庭的教育,可以让孩子更早启发对科学、艺术和真理的爱,从而做出伟大的发现或杰出的作品,而与此同时,如果又能以善良之心改善全人类的生活,那就形成了所有人都有提升的良性循环。


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深切的同情贯穿着爱因斯坦的一生,这是与他的天才思维同等重要的心灵品质。


让孩子每天只盯着考试试卷,忽略对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类的思考,对于精英家庭的孩子而言,或许也是个损失——损失了原本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的机会。



每日话题


你对教育的态度是焦虑还是佛系?你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的?对于中国未来教育制度的走向,你又有什么想法呢?留言区聊聊吧!


 - END -

文章来源丨本文来自【童行学院(ID:tongxingplan)】,它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,涵盖科学、人文、艺术、思维4大学习领域,为3-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,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,让儿童思维宽广,思考深入(think big, think deep)。

作者郝景芳,世界科幻最高奖「雨果奖」得主,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、经济学博士,童行学院创始人,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

童行学院

系统性通识教育


 热文推荐 
             ✍️|作 者 招 募 & 投稿|投稿邮箱:Kids@guokr.com


同意作者的观点,就在看一下吧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